一個產品技術主管的年末雜談

fin
Dec 31, 2021

--

要 2022 了,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(圖片來源:新北消防月曆,全家有在賣)

也順便用這一篇文章記錄自己對 2021 的心得。

大改變的推動與展開

工程師或多或少都有『讓這世界更好』的浪漫情懷,但要認知到如果想改變的範圍越大、影響到越多人,那麼就會需要更多人的『認同』。對於工程師而言,讓其他人認同常常是最困難的一部分。要學會觀察情勢,有時候甚至需要製造一些缺口,這樣才有機會趁情勢改變的時候利用大家的目光來推進事情的發展。

[情境]
客戶持續的想要做一個你不認同的功能但組織認同客戶的方向,你該怎麼做?如果拿不出足以說服大家的理由,那表示你也沒有足夠的理據。倒不如順著團隊的方向去走,並且試著去驗證兩方看法。如果結果出來組織是對的,組織獲得利益你也會有所成長學習。如果依照客戶的方向最後被證明是錯誤的,那你就更有理據去闡述自己的看法,說服大家做新的嘗試。不管如何,在這過程中你(與你的組織)都能夠有所學習與成長。

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標,要有耐心,要『讓子彈飛一會兒』

對於工程師來說,多學習一些 UX 會有幫助,因為 UX 就是在講人。

參考資料:行為改變科學的實務設計 | 活用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 第二版

由淺入深,再由深入淺

軟體的介面、使用流程、表面的功能是使用者或一般產品比較外顯的、容易著墨的地方,但別忘了這些功能的設計是用以解決背後更大的問題。討論產品的功能性、易用性的時候,也別忘了產品/專案的目的是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?

挖掘的越深入,越有機會發掘到別人看不出的關聯,越有機會建立無法取代的獨特性。在技術上、產品上、文化上都是如此。然而這樣的關聯是不需要外顯的,使用者只需要知道他的問題可以被平順地解決,這就是價值。

至於知識的廣度,則是幫助我們比較容易辨識出哪裡需要往深一層挖掘,但你終究還是要選擇一塊往下挖,才有辦法創造自己的護城河。嘗試新東西不是壞事,但如果一直在淺層的地方嘗試新東西,那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沒有一個足夠堅實的根基。

當你挖深之後,記得回到淺層來應用,沒有辦法接回一般功能的技術,只適合存在實驗室。想在商業世界生存,替你的客戶創造價值(或至少讓他們認為你有創造價值)是個很必要的條件。

把重點放在自己的目標

使用者的需求很重要、客戶的需求很重要、利害關係人的需求也很重要。但不要忘了產品的目標是什麼,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,以及自己的目標是什麼。

要講『使用者至上』、要說『使用者經驗』的時候,別忘了對一個成功的產品來說,使用者只是其中的一角,技術、資源也都是需要考量的,有個大目標比較容易幫助大家衡量與取捨。

而目標也不是固定不變的,隨著環境、市場、成長階段、認知程度的變化,目標也應該跟著有所變動。

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目標設定比熱情來得重要的階段,目標能夠比較穩定的幫助自己完成任務,相較之下熱情容易突然的消逝。但這件事情也仰賴著自身需要培養一些『完成目標』的習慣,對於不熟悉該如何把目標完成的,也許熱情是個比較好的起始點。

『原則』很重要,但原則有可能是錯的

對於事情的理解大概是『守、破、離』三個階段,『守』就是能夠遵照原則行動,『破』是試著有不同的嘗試、或是不同的情境應用,而『離』則表示你找到更好的做法,創造出了新的原則、自己的原則。

多數事情只要『守』的住一些原則就可以平順。但如果想要在自己技術上或產品上有所進步,那麼多多嘗試不同的突『破』方式,才有機會創造新的天地,『離』開原本的巢臼。

在突破之前,如果能夠了解原則背後的成因跟想解決的問題,更深入的去檢視問題,就更有可能找出新的作法。

能記錄就紀錄

不要太依賴自己的大腦,該紀錄就紀錄。尤其是針對議題的討論的結論,以及相關的討論背景

這不但有助於事後回頭檢視,如果你在團隊中,也可以當下就讓大家都有個確切的結論。

紀錄是件很重要的事情,把我們腦內的邏輯透過文字、圖像、流程圖等,變成一個大家或未來的自己看得懂的形式,這種持續的輸出也有助於我們深化知識。

至於怎麼紀錄的,可以參考這裡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46706225458242/posts/3428847277244105/

持續的輸出,寫日記、寫文章都好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/?fbid=10216628206257006&set=a.2104140142503

關於紀錄這件事情,還是很推薦沒事就自己寫寫日記寫寫文章,尤其是關於專業的分享文。先把自己的想法記錄成文字,進而記錄成有條理的文字,持續的透過輸出,精練自己的想法。這中間有許多可以練習的地方,也會對平日溝通有所幫助。網頁開發雜記是自己持續輸出的地方,除了上述的好處之外,透過文章的互動率也可以清楚知道輸出的東西是不是受眾有興趣的。

要記得,除了你自己沒有人知道你在想什麼,溝通的目的是把你的想法傳達給他人,因此要講在重點上,目的是要讓其他人理解你想傳達的。不要一直講只有你知道的也不要一直講對方知道的,而是要幫對方填補認知上的落差。

多交流

  • 最好的職涯發展方法就是認識、觀察厲害的人並且向他們學習
  • 當與他人意見有出入時,試著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事情,試著詢問與了解那些決策背後的原因,也許能找到一些雙贏的辦法
  • 你會發現再怎麼厲害的大神都是個人
  • 你可以從所有人身上學到東西,真的學不到不是悟性不夠就是你並不在乎
  • 每個人的階段、情境都不同,但在成長的路上大致上都是走在達克曲線上 能力不足卻超有自信?小心達克效應在作祟 | DQ 地球圖輯隊 (yam.com)

試著做一個領導者

大部分工程師並不喜歡管理、不喜歡溝通,更別說是領導了,實在是很麻煩。試著領導也有一些明顯的好處,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溝通這件事,以及一開頭說的,大改變的推動與展開。

當然技術的鑽研常常是令人癡迷的(如果不是的話,你可能要考慮一下是否繼續當工程師),但如果希望自己的技術可以有發揮的空間,常常會需要做一些領導,讓事情往自己想要的地方去。不要天真的以為只要技術夠好,這些都會被解決,事實上就是很多事情如果真的想推動,靠自己的影響力最實在。

結束

亂七八糟寫一堆,2022 希望大家都能成為更好的人:)

--

--